2008年,全市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协调张家港”,争创全省“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目标定位,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经济运行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3.96万元,按现行汇率折2.04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则为1.54万美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4.77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782.95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452.59亿元,增长16.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18%、62.62%和36.20%,二、三产业比重达98.82%,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53.80亿元,增长30.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3.98亿元,增长23.8%。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3%、8.3%,比上年分别提高1.8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明显。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3万亩,新增流转土地超过5万亩;新建标准化农田3.5万亩,提前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2.75万吨地方粮吸储轮换到位,新增“放心粮、油”专柜25家。全市认证基地、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生产全面启动。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小麦平均亩产325.2公斤,为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水稻平均亩产556.9公斤,增长8.6%;全市粮食总产量28.09万吨,增长4.7%;油料总产量5977吨,增长16.7%;棉花总产量358吨。稻麦良种覆盖率达98%;农机化综合水平达87%,建成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市(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9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2.36亿元,林业产值2.68亿元,牧业产值4.08亿元,渔业产值3.01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85亿元。
工 业
工业经济继续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59.93亿元,可比增长13.8%。完成工业总产值3790.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705.23亿元,增长17.6%;完成工业利税257.27亿元,增长5.0%,工业利润160.93亿元,增长0.5%。工业产销率达到98.4%;工业用电量189.70亿千瓦时,增长1.9%。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粮油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继续提高,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冶金占49.3%、纺织占17.0%、机电占11.5%、化工占9.5%、粮油食品占6.5%、建材占1.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达259.74%,高于苏州全市平均水平32.48个百分点。规模经济支撑强劲,百家骨干企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市比重为67.0%;十大企业集团的销售、利税分别占全市的48.3%、64.6%。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63家,其中超900亿元的有1家,超300亿元的有1家,超100亿元的有3家,超80亿元的有1家,超50亿元的有3家,超40亿元的有2家,超20亿元的有6家,超10亿元的有16家,超5亿元的有38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84.73万吨,比上年减14%;味精1.80万吨,减35.9%;布20192万米,减23.8%;服装10203万件,增长1.6%;纯碱49.72万吨,增长23.6%;化学农药4416吨,减0.7%;水泥386.60万吨,减1.8%;玻璃3129.65万重箱,减17.5%;成品钢材2049.25万吨,增长3.2%;铜加工材14.66万吨,减43.1%。
建筑业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筑市场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得到强化,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3.02亿元,增长8.8%。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18.2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0.13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9.40亿元。
交通运输业
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对外交通快速拓展,市域交通现代化网络基本形成。锡张高速和复线船闸工程快速推进,204国道和苏虞张一级公路改造完成,沙洲中路、长安南路、北庄路、新农路等城区新(改)建工程完工通车,汽车客运总站等一批公交场站建成投运。口岸发展继续领先。同步提升口岸建设形态和开发内涵,张家港港口成为全球首个“国际卫生港口”,电子口岸平台在全省率先启动运行,张家港正式开通台湾航线。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1.27亿吨、集装箱运量达到81.39万标箱,完成海关税收154.68亿元、出入境检验检疫货值120亿美元,继续位居全国同类口岸前列。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25.81万辆,其中汽车9.43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4.8%和15.6%。全年新增私牌汽车1.47万辆,年底全市私牌汽车保有量达7.78万辆。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年末邮政储蓄余额35.71亿元,增长27.3%。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8485万元,增长11.0%。电信电话用户61.8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5.36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6.46万户;住宅电话用户24.70万户;小灵通用户23.12万户。主线普及率每百人80线。电信ADSL宽带网用户达12.88万户,增长10.3%;LAN用户达5437户,增长40.8%。数字数据网用户端口778个。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为106.49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15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城区83.11亿元,增长26.2%;农村84.04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业11.24亿元,增长79.4%;零售业131.77亿元,增长19.6%;住宿业2.55亿元,增长22.1%;餐饮业21.45亿元,增长47.6%。贸易业态进一步升级,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成为亮点,消费结构呈现出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倾向。全年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601.42亿元,其中保税区化工品原料市场成交额252亿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12.13亿元,贷款余额787.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7%和9.3%。存款中,居民储蓄余额443.82亿元,增长29.3%。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0.33亿元,减1.3%。全年保费收入15.62亿元,增长26.4%,其中财产险5.19亿元,增长11.9%;人寿险10.42亿元,增长35.0%。年末全市证券开户数11.76万户,增长8.5%,全年股票成交金额958.35亿元,减29.4%。
房地产业
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完成33万平方米老住宅区综合整治任务。出台了《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有关意见》,全市建成拆迁安置房176.3万平方米。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商品房施工面积467.06万平方米,增长13.7%;竣工面积114.26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75.46万平方米。其中现房销售面积39.64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35.82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33.91亿元。其中现房销售额15.38亿元,期房销售额18.53亿元。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完善。全面理顺“区镇合一”管理体制,制定并实施了《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进一步支持“两区一园”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优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63家产权不明晰企业得到清理,国有资产考核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乡镇行政编制和镇管事业编制在2001年基础上分别精简10%和44%;常阴沙管理区更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定位更加科学。企业上市再创佳绩,新增上市公司4家,总数达到12家,在苏州县市中继续名列榜首。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增势喜人。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7.35亿美元,其中出口首次突破100亿美元,达到102.80亿美元,增幅分别为26.8%和3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新兴市场出口增幅均达到了70%左右。江苏省塑料(饮料)机械出口基地正式揭牌,省级轻纺(服装)出口基地通过检查考核。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完成出口14.0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6%,继续在全省外贸企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自营生产企业出口4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4%,三资企业出口37.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5%。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张家港口岸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137万吨。
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基本平稳。新批三资企业154家,完成注册外资1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5%,到账外资6.74亿美元,增长12.4%。千万美元以上项目73个,注册外资合计16.50亿美元,增长2.5%,占全市注册外资的91.2%。服务业注册外资2.20亿美元,增长2.6%,占全市注册外资的12.2%。开发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保税区、省级开发区、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7.5%和76.6%。
外经合作
对外合作得到加强。新签境外工程劳务合同额1.6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71亿美元,新批海外企业13家,投资总量规模继续在全省县市中领先。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与港口物流合作论坛。
利用内资
利用内资加快发展。全年共引进外地资本项目746个,注册资本27.98亿元,增长6.6%,完成投入工作量53.11亿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大力实施新一轮民营经济腾飞计划,新增私营企业1956家、个体工商户12211家,新增注册资本50.52亿元,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进一步巩固。
三、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节能减排有效落实,“三三三”工程项目落实到位,进展顺利,印染等六个行业提标升级、限期治理工作深入开展。革除燃煤锅炉77台,城区建成全国首个清洁能源使用区,关停化工企业71家,96%的化工企业落实了“四有四不”环境应急措施,25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COD、二氧化硫分别削减6.14%和7.45%;58个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和12个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主要工业产品中70%的产品单位能耗稳定下降。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稳步推进,新增“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11家。积极开展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新建生活污水管网60公里、有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15套;新增省级生态村24个、苏州市级以上绿色学校20所、绿色社区18家;农村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大环境更加洁美。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规划大纲率先通过国家环保部专家评审。
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R&D占GDP比重提高到1.98%,在苏州各市中继续领先。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建成苏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实施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7项,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30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8件。产学研“三百”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合作项目115项。全面落实科学技术奖励措施,成功举办第二届科技节,积极启动创新型企业试点。举办“百名海外博士张家港行”等3次大型招才引智活动,与4家海外留学人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外国专家、留学人才233名。建成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累计5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苏州市科学技术奖22项。申请专利7310件,授权专利3190件。签订各类技术贸易合同62项,技术贸易成交额7574万元。
教育事业
城乡教育协调发展。14所学校通过省、苏州市优质学校创建考评验收,全市苏州市级以上优质学校比例达92%;沙洲中学、实验幼儿园、青少年实践基地竣工投用;青少年体育工作不断加强,成功举办“迎奥运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推进会”;普通高考本一、本二的达线人数及达线率等7项数据名列苏州第一,职业学校对口单招本科5项指标列苏州市之首;顺利通过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沙洲职业工学院以优秀等级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全市各类学校87个,在校学生11.56万人,专任教师7615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9.5%,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7.3%。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喜获丰收。成功举办2008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东山村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全面展开,市及塘桥镇、凤凰镇被文化部分别命名为“戏曲之乡”、“书法之乡”和“山歌之乡”,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市”称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拥有电影放映单位35个,容纳座席8263个;剧团2个,演出1899场次,观众达80万人次。群众文化事业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机构11个,组织文艺活动891次;市级图书馆总藏量58.88万册,其中图书53.36万册。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
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健康城市建设不断深入,市精神卫生中心、大新镇健康服务中心建成启用;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标准达到280元,大病费用实际补偿率达到43%;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18个,其中医院有34个;卫生技术人员5292人,比上年末增加355人,其中医生2159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805张。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9.81岁,其中男性77.19岁,女性82.51岁。
体育事业
体育工作全面提升。西城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成功承办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等3项国家级赛事,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市少体校建成“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市体育系统体育场(馆)达3个,举办运动会次15次。年内达到二级标准运动员2人。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在苏州市比赛中获得金牌83枚。
四、城乡建设和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城镇投资115.39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1.55亿元,农村投资149.10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20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3.3%;服务业投入116.04亿元,增长15.2%;个体私营投资151.91亿元,增长12.3%。
城乡建设
城乡建设日益完善。依据《城乡规划法》调整完善规划体系,深入推进各镇控规编制、中心城区专项规划和城市设计。暨阳湖生态园南部濒水休闲区建成并对外开放,镜湖生态展示馆竣工在即,园区功能品位全面提升。城西新区购物公园各单体工程主体相继封顶,市政道路、景观绿化加快建设,商业招商同步推进,现代城区形象初步显现。城北科技新城和城东组团前期工作有序展开。市区部分街道改造工程如期竣工,东、南二环路沿线街景整治按时完工,街景形象更加靓丽。高标准推进“三绿”工程,新增各类绿地、林地1.9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0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4%,绿地率38.8%,人均公共绿地17.8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2428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04公顷。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稳步推进农村集中居住工程,在建农民住宅区27个,建成15个。新增苏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个。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程全面启动,疏浚市镇村组河道477条265公里,提前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五年目标任务;农村河道拆坝建桥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拆坝776处、建桥(涵)684座。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加快。四水厂二期工程、城北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点火调试,天然气利用工程、垃圾卫生填埋场以及水污染防治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按计划推进。城市设施水平明显提升,污水处理率达88.9%,人均道路面积25.9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五、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总量低位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9.84万人。全市当年出生人口5431人,出生率为5.8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0.64‰。实施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制度,对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一次性奖励。
社会保障能力有效增强。新增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员6.3万人,城镇社会保险参保率、农村社会保险参保率、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率均稳定在99%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60元/月和260元/月,发放低保及低保边缘补助金3067万元,为困难人群物(油)价补贴190.5万元,帮困建房1303间。住房公积金扩面成效明显,新增缴存人数2.64万人,归集公积金8.8亿元。新增就业岗位3.4万个,其中提供本市就业岗位1.5万个,提供公益性岗位1300个,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以内,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苏州各县市前列。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785元,比上年增长12.5%;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3538元,增长1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859元,增长12.9%。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4.94万元,增长28.5%。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84元,比上年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96元,比上年增长8.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3%。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城镇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04台,电冰箱104台,彩色电视机202台,空调器239台,电话机174部,移动电话170部,热水器具110台,电脑90台,汽车29辆。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07台,电冰箱 102台,摩托车88辆,彩色电视机193台,空调器149台,抽油烟机63台,电话机102部,移动电话214部,热水器具107台,电脑50台,汽车13辆。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70.0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8.6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