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 > 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发布

2007年张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来源:发布时间:2007-12-31 00:00:00访问量:字体
2007年,全市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弘扬张家港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并有效化解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困难,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在高平台上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经济运行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1000亿元,达1050.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11.80万元,按现行汇率折1.61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则为1.26万美元。产业结构在调整中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年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13.33亿元,增长0.2%;第二产业增加值669.13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6亿元,增长20.5%。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27%、63.73%和35.00%,二、三产业比重达98.73%,比上年提高0.21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94.58亿元,增长42.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98亿元,增长37.5%。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5%、8.0%,比上年分别提高2.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
现代农业加快建设。建成标准化农田2万亩、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2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的面积达到73%,初步形成优质稻米、苗木花卉、蔬菜果品、名特水产、高效畜禽等五大类特色优势农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0.62亿元,林业产值2.20亿元,牧业产值3.43亿元,渔业产值3.1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05亿元。全市水稻种植面积 31.19万亩,水稻亩产512.80公斤,总产15.99万吨。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粮食总产量26.83万吨,比上年减2.9%,其中小麦10.10万吨,增长16.7%;油料总产量5120吨,减少3.9%;棉花总产量526吨。
 
工     业
总量效益同步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50.68亿元,可比增长19.1%。完成工业总产值322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151.85亿元,增长27.1%;实现利税总额244.91亿元,增长46.8%;实现利润总额160.12亿元,增长52.0%。工业用电量186.12亿千瓦时,增长15.2%。冶金、纺织、机电、化工、粮油食品、建材等重点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继续提高,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冶金占48.0%、纺织占20.1%、机电占 10.9%、化工占8.8%、粮油食品占5.9%、建材占1.8%。规模效应进一步发挥,百家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163.74亿元、利税209.70亿元,分别占全市工业总量的68.6%、85.6%。沙钢集团(本部)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达到737.79亿元。永钢集团、浦项公司年销售超过200亿元,分别达到246.57亿元、216.18亿元。东海粮油、华芳集团、联合铜业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达到135.49亿元、124.27亿元、100.67亿元。全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235家,其中超700亿元的有1家,超200亿元的有2家(含浦项)、超100亿元的有3家,超80亿元的有1家,超50亿元的有1家,超20亿元的有6家,超10亿元的有16家,超5亿元的有36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食用植物油100.12万吨,比上年减5.8%;味精2.81万吨,减14.9%;布23873万米,增长0.3%;服装9991万件,增长3.7%;纯碱40.21万吨,增长43.7%;化学农药6078吨,减0.9%;水泥411.76万吨,增长0.4%;平板玻璃3792.44万重箱,增长3.0%;成品钢材1985.25万吨,增长24.3%;铜加工材25.23万吨,增长24.8%。
 
建筑业
建筑行业平稳发展。建筑市场不断规范,行业管理得到强化,建筑企业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促发展,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7.4%。建筑施工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893.1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40.02万平方米。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4.52亿元。
 
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能日益增强。对外交通快速拓展,市域交通现代化网络基本形成。锡张高速、204国道改造稳步推进。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全市完成货运量2121万吨,比上年增长3.6%;客运量3978万人次,增长14.1%;张家港口岸货物吞吐量12020万吨,增长17.2%,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202万吨,增长6.7%。社会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拥有机动车24.62万辆,其中汽车8.1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8.4%和21.4%。全年新增私牌汽车1.18万辆,年底全市私牌汽车保有量达6.31万辆。
 
邮电通信业
邮电通信快速拓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7.3%。年末邮政储蓄余额28.05亿元,增长12.9%。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3680万元,增长4.0%。电信电话用户69.37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51.88万户,农村电话用户17.49万户;住宅电话用户55.62万户;小灵通用户26.70万户。主线普及率每百人80线。电信ADSL宽带网用户达11.68万户,增长70.7%;LAN用户达3861户,增长36.9%。数字数据网用户端口778个。移动通信业务迅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为89万户。
 
国内贸易业
消费市场日益繁荣。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城区65.83亿元,增长19.4%;农村67.35亿元,增长1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按行业分:批发业6.27亿元,增长133.1%;零售业110.20亿元,增长16.8%;住宿业2.09亿元,增长6.7%;餐饮业14.54亿元,增长11.8%。贸易业态进一步升级,节日消费和餐饮消费成为亮点,消费结构呈现出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倾向。全年商品市场实现成交额445.82亿元,其中保税区化工品原料市场成交额216.12亿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99.26亿元,贷款余额721.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11.3%。在存款中,居民储蓄余额343.27亿元,增长6.4%。在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0.99亿元,增长25.6%。全年保费收入12.36亿元,增长16.3%,其中财产险4.64亿元,增长23.6%;人寿险7.72亿元,增长12.2%。受股市大背景的影响,证券交易一路攀升,年末全市证券开户数10.84万户,增长47.3%,全年股票成交金额1417.33亿元,增长425.3%。
 
房地产业
房地产业势头未减。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3.48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商品房施工面积410.91万平方米,增长26.8%;竣工面积148.85万平方米,增长115.8%。全年销售商品房面积126.25万平方米,增长32.9%。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1.22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75.03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51.71亿元,增长35.5%。其中现房销售额17.07亿元,期房销售额34.64亿元。
 
二、改革开放

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扎实推进资本经营,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8家。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监察力度,率先启用“网上报名及资格审查系统”,有效防范串标围标行为。不断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将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内部事务公开全部纳入政务公开范畴,被命名为“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单位”和全国示范点。
 
社会保障和住房体制改革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新增参保人数5.8万人。出台《张家港市老年人优待规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基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大病医疗补偿范围和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和老年农(居)民养老补贴发放率均超过99%。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加大,城镇低保标准提高到32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20元/月。补助低保户、低保边缘对象2688万元。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增开户人数3.52万人,归集公积金7亿元。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持续扩大。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17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1%,其中出口74.65亿美元,增长36.0%。江苏国泰国际集团完成出口12.70亿美元,占全市的17.0%,继续在全省外贸企业中保持领先地位。自营生产企业出口21.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0%,三资企业出口34.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3%。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张家港口岸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3202万吨,增长6.7%。
 
利用外资
引进外资稳中有升。新批三资企业190家,完成注册外资17.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4%,到账外资6.00亿美元,增长15.4%。千万美元以上项目88个,注册外资合计15.90亿美元,分别增长10.0%和26.7%,占全市注册外资的88.4%。服务业注册外资2.15亿美元,增长24.0%,占全市注册外资的11.9%。开发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保税区、省级开发区、扬子江冶金工业园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的66.0%和74.5%。
 
外经合作
对外合作得到加强。新签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额1.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7%;完成营业额1.38亿美元,增长26.6%;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4个,投资总额5210万美元,中方投资总额4821万美元,在全省县(市)中保持领先地位。
 
利用内资
利用内资情况良好。全年共引进外地资本项目706个,注册资本26.26亿元,增长16.1%,到账外地资本57.87亿元,完成投入工作量53.56亿元,增长4.2%。民营经济发展较快,私营企业达1.60万家,个体工商户达3.50万户,注册资本达322.91亿元,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
 
三、社会事业
 
环境保护和治理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围绕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规划,加大环境检测和治理力度,全面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成效,主要污染物减排达到预期目标,环境质量稳定提高。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科技进步
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全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3家,其中国家级有16家,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新增省级以上火炬计划36项,其中国家级20项,当年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15只。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项,省级科学进步奖2项,苏州市科学技术奖20项。申请专利6515件,授权专利2249件。签定各类技术贸易合同67项,技术贸易成交额7655万元,各类科技开发、技术贸易机构121个。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15个百分点,达1.85%。
 
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提升。中小学布局调整到位,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达标建设全面完成。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沙洲职业工学院新校区等现代化学校建成投用,苏州市级以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5%。高水平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职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8%。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普通高考和职校对口单招成绩继续在苏州市保持领先,高标准通过全省首批“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评估验收。全市各类学校86个,在校学生11.63万人,专任教师7244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8%,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4.5%。
 
文化事业
文化事业品牌彰显。成功举办’07(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在全国打响“长江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恬庄古建筑群等文化遗址完成保护性修复,我市被命名为“中国吴歌之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有序推进。全市拥有电影放映单位29个,容纳座席7701个;剧团2个,演出2634场次,观众达980千人次。群众文化事业明显提高,群众文化机构11个,组织文艺活动601次;市级图书馆总藏量53.23万册,其中图书48.35万册。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又有进步。加快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内涵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硬件达标建设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启动居民基本用药“三统一”工作,基本实现居民“小病方便看”目标。开展“白内障无障碍市”创建,为657人实施复明手术。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34个,其中医院有33个;卫生技术人员4937人,其中医生194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4350张。
 
体育事业
全民健身蓬勃发展。深入贯彻《全民健身纲要》,镇、村(社区)体育设施不断完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深入推进,成为全省首批“体育强市”之一。全市体育系统体育场(馆)达5个,举办运动会次75次。年内达到二级标准运动员4人,三级标准运动员25人。在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4枚,在苏州市比赛中获得金牌89枚,我市籍选手刘海华荣获举重世界杯3枚金牌。
 
四、城乡建设和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8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城镇投资94.0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43.48亿元,农村投资143.61亿元。总投资中:工业投入180.0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比重为64.0%;服务业投入100.76亿元,个体私营投资135.24亿元,增长26.1%。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又展新貌。杨舍中心城区控规实现全覆盖,各片区新城区概念规划和控制性详规进一步深化,新建农村集中居住区修建性详规和保留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暨阳湖镜湖生态公园建成开放,园区整体功能和景观形象不断提升。城西新区购物公园各项工程加速推进,新区建设品位和宜居环境日益显现。老住宅区综合整治工程顺利推进。小河坝路西延段、港城大道北延段建成通车,市区暨阳路、新市河路改造如期完工。建成苏州市村庄绿化示范村50个,全市新增各类林地、绿地1.60万亩,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6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3%,绿地率38.7%,人均公共绿地17.1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2313公顷,公园绿地面积671公顷。
 
公用事业
公用事业发展加快。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全面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初步建立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健全完善雨污水管网准入制度。城市设施水平明显提升,每万人拥有公交车8.44标台,污水处理率达85.5%,人均道路面积25.22平方米,路灯1.53万盏。
 
五、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就业
人口总量低位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9.30万人,其中非农户41.73万人,农户47.57万人。全市当年出生人口6060人,出生率为6.5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8‰。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项整治行动初见成效。

就业援助深入推进。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78万个,其中面向本市劳动力岗位1.34万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2196个,帮助1.16万名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2.25%。
 
人民生活
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476元,比上年增长12.9%;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089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09元,增长13.8%。居民储蓄存款继续增长,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3.84万元,增长5.8%。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8823元,比上年增长13.5%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415元,比上年增长8.9%。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2.2%。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据城镇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12台,电冰箱112台,彩色电视机229台,空调器261台,电话机172部,移动电话200部,热水器具110台,电脑77台,汽车19辆。据农村抽样调查资料反映,在百户农村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中:洗衣机104台,电冰箱 99台,摩托车89辆,彩色电视机191台,空调器143台,抽油烟机61台,电话机104部,移动电话206部,热水器具101台,电脑 47台,汽车12辆。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5.5平方米。
 
2007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产业层次有待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现代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环境资源和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很大,民生质量改善还需进一步加快等等。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协调张家港”建设和争创“第二个率先”示范区的进程中一定会取得更大成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