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政府,冶金工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双山香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金港街道、后塍街道、德积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属各单位(公司),各条线管理单位:
《张家港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办公室
2022年1月17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的关键时期,也是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推动我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我市开放发展新局面的重要阶段。为贯彻落实商务部《“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和《市政府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印发张家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张政发〔2021〕15号),明确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导向,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我市开放型经济克服了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成功抵御了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开放型经济强市的地位持续巩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一)外资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全市累计新批外资项目251个,新增注册外资58.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8.2亿美元。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000余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5亿美元。
1. 重大外资项目招引实现有效突破。围绕重点工程产业链项目,成功引进长城宝马光束汽车生产基地、霍尼韦尔先进材料总部、杉金偏光片总部基地、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信义基地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5年来新批超千万美元项目94个,新增注册外资59.3亿美元(含增资),占全市总额95.2%。累计已有39个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市投资设立了64个项目。
2. 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成为引资热点。加快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布局,抢抓发展机遇。先后引进采埃孚生产基地、杜邦制造基地、信义光伏和乐歌现代供应链、嘉里化工物流中心、霍尼韦尔高新材料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3. 引资领域加快拓展。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股,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发展研发设计、采购销售、检验检测、管理服务等功能业务,拉长产业链,提高外企的本土化水平。陶氏、霍尼韦尔、阿胡斯卡尔斯油脂、采埃孚、瓦克、润英联、佐敦涂料等知名企业纷纷增资扩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艾斯贝投资性总部、佐敦涂料研发中心、采埃孚财务中心、霍尼韦尔优欧辟研发中心、维克罗财务中心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全市累计共有11家企业获评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
(二)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全市对外贸易克服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疲软、内外需求低迷、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等不利因素,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
1. 总量规模保持稳定。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张家港保税港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近年来全国新批汽车口岸中综合业态发展最好的口岸之一,列全国第五大汽车口岸;一达通、慧贸通等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一达通单月通关已突破1亿美元。2016-2020年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639亿美元,较2011-2015年累计进出口增加102亿美元,增幅6.6%,进出口规模稳居全省同类城市第二名。
2. 贸易结构调优调强。一般贸易进出口占全市进出口总额比重由75%提升到87%,全市形成了一批进出口优势产业和重要市场。其中,纺织服装、机电、钢材、化工为主要出口品种,分别占出口比重为37%、22%、14%、5%;铁矿、农产品、化工为主要进口品种,分别占进口比重为31%、31%、7%。澳大利亚、巴西、美国、东盟和欧盟为全市前五大进出口市场,占进出口比重分别为16%、15%、14%、14%、8%。
3. 稳外贸举措扎实有力。五年来累计为1240多家企业申请广交会展位1500余个;为230多家企业申请华交会摊位315个。此外,积极组织我市2000余家次企业参加东盟博览会、亚欧博览会、纽约国际服装面料展等各类境内外展会,率先探索“云展会”模式,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客户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4. 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深化关检合作,开展“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三互监管中心正式启用,在实现“检商贸”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推动“关检商贸电”多证合一,通过“一窗受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简化企业办事资料和流程,进出口贸易发展环境持续优化。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共有外贸进出口企业3574家,其中出口超亿美元企业24家,贸易伙伴覆盖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
(三)外经合作层次提升。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境外投资项目110个,实际对外投资9.1亿美元;累计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7.1亿美元。
1.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沙钢集团投资英国GS项目,布局大数据产业;国泰华荣在波兰投资建设4万吨锂电池电解液生产基地;国泰集团在埃及、缅甸、越南等地区投资纺织服装项目,持续推进全球产能布局;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一期项目顺利建成;东华能源依托新加坡自贸港构建营销网络;沙钢澳大利亚威拉拉铁矿承包工程顺利推进。“十三五”期间,全市企业累计投资了包括埃及、波兰、乌兹别克、越南、缅甸等十余个国家共计51个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7.51亿美元。
2. 境外经贸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一期2.33平方公里建设完成,现有124家企业入驻,入区企业投资总额6.2亿美元,总产值15.06亿美元,上缴东道国各类税费1.3亿美元,解决当地人员就业1.7万余人,园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国泰缅甸服装产业园一期开发完成,入驻企业5家,实际经营面积8.75万平方米,年生产各类服装约2000万件(套),年销售额约2亿美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万个,二期基建工作基本完成,三期增资项目完成备案。
3. 国际资源整合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我市对外经贸合作层次持续提升,跨国并购成为我市企业整合境内外资源的重要形式,企业参与境外经贸合作的能力显著增强。金宝贝教育投资并购新加坡亿翔控股公司拥有的金宝贝教育品牌100%股权项目,并购金额1.64亿美元,开创了我市教育境外并购的新纪元。沙钢集团通过其香港公司收购英国大数据管理公司(Global Switch项目),数据中心业务成为沙钢集团绿色智能及数字化发展的崭新名片。万蓬木业深耕非洲基建市场开发,目前已在非洲投产水泥、木材等加工工厂,并投入大量运输设备打通物流环节,打造完整产业链,极大提升了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十三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我市与东部沿海大中城市及周边先进县市相比,总体开放水平还不高,利用外资规模总量还不够大;外贸持续增长动能不足,钢铁、纺织等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出口比重较大;境外投资还是以资源导向为主,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攻坚克难,努力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在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展现更大作为的五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既面临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交汇、全域迈入高铁经济时代、多式联运功能凸显等重大机遇,也面临国内“三期叠加”影响加深、“双碳”目标约束凸显、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等重大挑战,需要认清形势,把握规律,迎难而上,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可能受影响出现较大波动。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处在历史转折点,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更加激烈,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这一切都增加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数字经济、新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趋势不可逆转,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我国仍处于和平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从国内看,随着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弱化,我国已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仍然突出。与此同时,我国坚定不移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扎实推进多双边与区域合作,稳步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提升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我国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集聚全球高端要素带来更大机遇,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也为我国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赢得主动。
从我市来看,“十四五”期间,随着“三铁交汇”的实现、沪苏通大桥的开通以及张靖皋长江大桥的开建,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南北联动、跨江融合推动省域一体化发展,“沪苏同城化”进一步加速都将持续优化我市地缘性优势,依托我市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制造业集群,为我市推动高水平开放、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拓展了新空间、增添了新动能。但也要看到,我市开放型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尚未确立。特别是在国家明确提出“双碳”目标后,我市偏重的产业结构在减排压力下,经济增长将受到较大约束。此外,作为沿海地区开放前沿,我市面临的外部风险挑战更为直接,“稳规模”“调结构”叠加压力更大。必须在把握先发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补齐短板上取得新突破。
第三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历史机遇,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为奋斗指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强化产业支撑、载体支撑和环境支撑,全力推动全市开放型经济优结构、增动力、补短板,实现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进一步培育我市开放型经济在新形势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为我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争当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稳中提质。科学把握稳增长与调结构的辩证关系,以稳求进,以进促稳。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切实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以深化改革促进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加快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区和综合保税区2.0建设,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独立站、离岸贸易等新型贸易,建立对外开放创新平台,以创新提升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发挥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各类开放载体优势,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引领转变。
坚持内外融合。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注重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注重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联动互促,探索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主动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两大模式”,促进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市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十四五”期间,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 利用外资:“十四五”期间,推动利用外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结构持续优化,力争实现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新引进和培育形成各级外资总部企业20家以上。
2. 对外贸易:“十四五”期间,进出口总额保持稳步增长,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00亿美元大关,向500亿美元迈进。至2025年,全市进出口超百亿美元企业1家,超10亿美元企业超10家;出口超亿美元企业超20家,超千万美元企业超300家。
3. 外经合作:“十四五”期间,全市实际对外投资较“十三五”翻一番,力争达20亿美元;支持沙钢、国泰、爱丽等重点企业“走出去”开展全球化布局,提升我市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至2025年,培育3-5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公司。
第四章 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我市开放型经济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产业开放合作为重点,加强系统谋划和一体推进,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主动,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打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通道。
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效益
进一步提升投资促进和服务水平,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大力招引新兴产业项目,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际产业高端要素向我市集聚,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效益。
1. 大力招引产业链项目。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引导外资企业积极参与我市“4+4”产业链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构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主动顺应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招引最新老虎机_即时比分网¥游戏手机版平台:补短板、优结构、强链条外资项目,实现“引资补链”“引资固链”“引资扩链”“引资强链”,努力把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研发中心、关键零部件生产等环节留在我市,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创新型外资企业,促进内外资共享生产要素、共享知识溢出,推动产业链整合。
2. 积极布局高端产业项目。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注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鼓励外资的重点方向,瞄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招引一批用地少、产出高的高端产业项目,大力构建绿色、节能、环保的低碳产业结构。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用地、用能等要素倾斜,全力招引高科技产业项目落地。重点围绕全市产业发展导向,前瞻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先进特色半导体、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项目;同时也要兼顾引进平台经济、新零售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补充,聚力推动形成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提升我市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助力我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3. 鼓励总部经济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和增资项目,全力推动利用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进一步完善外资总部经济促进政策,支持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支持外资龙头企业或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 完善优化招商工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高端人才、产业用地、项目引荐等招商政策保障和激励措施,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去行政化”改革,鼓励区镇通过探索建立市场化运营模式破解招商难题。优化工作绩效考评激励机制,建设高素质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发挥考核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考核工作的精准性,推动外资招引考核集中到“三区一园”和重点区镇。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优秀招商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夯实项目招引渠道。
5.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建立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通过数字化赋能,对项目洽谈、签约、审批、开工、投产等过程进行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流程,明确职责,在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审批等各方面提供精准化服务,推动项目早日落地达效。立足高质量发展,科学设置亩均投入、产出、税收等项目评价指标及权重,构建合理的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土地规划,根据不同产业需求、投资强度等优化项目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规划指标,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突破土地制约瓶颈。
二、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大力发展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加快形成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
1.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优势企业通过拓展国际销售渠道进而掌握主动权;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注册、出口认证、收购品牌和宣传推广;推动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质量效益和安全水平与国际同行业先进对标。引导纺织服装、五金工具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加工制造为主向研发、设计、营销延伸,向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定制等方向发展;引导化工、机械、钢铁等优势出口行业向中高端攀升,不断提高出口档次和附加值,提升高技术产品出口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持续优化出口结构。
2. 积极扩大进口。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鼓励优质消费品进口,推动大豆、铁矿石、化工品等大宗商品进口。全力做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组织工作,积极承接和放大溢出效应。推进进口载体平台建设,继续推进保税区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建设和汽车平行进口工作,着力培育辐射华东、面向全国的高端汽车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保税区大力培育引进进口主体,持续提升进口便利、加快进口商品流通、促进进口配套服务,全力创建成为监管制度创新、交易模式灵活、服务配套齐全、双循环优势明显的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3. 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发挥国际展会交易平台作用,用好广交会、华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境内知名展会平台,在深耕以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为代表的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实现外贸市场的多元化布局。抓住用好RCEP机遇,推动我市企业深度拓展东盟十国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RCEP成员国市场,深化经贸合作。支持企业利用线上展会和跨境电商平台开展线上推介、网络直播、供需对接、在线洽谈和线上签约,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开拓国际市场。
4. 培育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依托我市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培育壮大各类经营主体,不断优化监管和服务手段,强化行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跨境电商发展路径和模式。加快推进供应链示范城市建设,完善地区供应链生态体系,畅通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循环。大力发展“供应链+港口物流”、加工服务、设计研发服务等服务贸易,培育一批重点数字服务贸易企业。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优化监管服务,鼓励业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能力,推动政策集成、效应集聚,赋能外贸企业发展。
三、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推动先进制造业海外并购和优势制造业产能、优势工程产能走出去,推动境外园区建设,强化走出去工作指导和服务,有效提升对外投资合作水平。
1. 鼓励实施“走出去”。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鼓励骨干企业、上市公司、著名品牌企业和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使对外投资成为国内产业链的外溢和延伸。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国际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开放合作,开拓多元化市场,嵌入全球创新网络,构建坚实稳固、内外循环的供应链体系。
2. 加强主体培育。支持爱丽家居、江苏瑞泰等上市公司积极拓展海外合作空间,开展全球化产能布局。推动境外投资向研产销全链条拓展,增强我市民营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和跨国经营的能力。支持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投资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优化资源、品牌、营销、物流、结算、服务等渠道体系,通过垂直整合、并购重组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稳步提高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
3. 推动集聚发展。持续实施“一带一路”引领工程,鼓励支持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带头抱团走出去。依托我市埃塞东方工业园、国泰缅甸服装园等境外工业园区,努力将境外园区打造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带动配套企业联合走出去,逐步在世界各主要经济区域形成张家港市企业海外发展基地、开发原材料生产基地,形成我市在重点国别地区集群投资开发的竞争优势。
四、构建高能级开放平台
强化开放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彰显开放底色,激发改革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注重分类指导,把全市各开放载体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1. 强化开发区主阵地作用。统筹全市开发区力量,强化上下联动,支持“三区一园”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发挥主阵地作用。推动各开发区立足自身禀赋,培育自主可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特色创新要素集聚,打造冶金园中韩(张家港)创新合作园等特色园区。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探索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放大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不断提升各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真正发挥好“三区一园”在结构调整、项目推进、吸收外资、促进外贸、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功能升级等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创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始终走在全市开放发展最前列。
2. 助推自贸区联动创新。支持保税区、经开区积极对接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先行试点,加快推进张家港联动创新区、张家港自贸片区建设,争创苏州自由贸易港试点。主动对接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先进经验,着力在重点领域改革和关键政策争取上取得突破,进一步提升我市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争将张家港联动创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创新平台和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的基础区。
3. 增强保税区功能优势。推动保税区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支持保税区建设综合保税区,打造五大特色亮点,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打造进口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二是打造大宗商品保税期货交割先行样板区;三是打造“保税+”特色产业体系;四是打造供应链创新应用先导示范区;五是打造综保区监管智慧化改革样板区。
第五章 保障措施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和任务如期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现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健全开放型经济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各区镇各部门强化责任落实,抓好组织实施,做好规划重大任务的分解落实。加强规划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市场主体参与机制,合力推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效能评估
健全开放型经济领域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不断强化开放型经济专项规划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完善与各区镇各部门的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形成规划实施合力。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组织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实施评价,适时对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规划和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加快人才建设
加强开放型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开放型经济领域人才培训、激励约束和引进交流机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领域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专业机构、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探索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新路径,建立广泛的引才网络平台和渠道。提升商务系统干部专业能力,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